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以“敗訴案件報告制”倒逼依法行政

▲廣東省司法廳官網截圖。

近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廣東省司法廳印發(fā)通知,決定建立敗訴行政案件報告制度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年度報告制度,引發(fā)社會關注。

通知明確,敗訴行政案件的報告范圍包括生效裁判撤銷、部分撤銷或判決變更行政行為等7類情況。要求行政機關向上一級機關報告敗訴原因和整改措施,同時規(guī)定發(fā)生敗訴行政案件后,新作出的行政行為再次發(fā)生敗訴的,將在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予以扣分。

政府輸了官司,要原原本本地向上級報告情況,還要提出整改措施,二次敗訴還要扣分,這顯然是確保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切實之舉。之前天津等地也曾推出類似的制度,但“扣分”的措施還比較少見。

眾所周知,建立行政訴訟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防止不法、不當的行政行為對公民權益造成侵害。如同很多民眾會因為錯誤理解發(fā)生守法偏差一樣,行政機關也由普通人組成,同樣會因為任性或理解偏差等原因出現(xiàn)執(zhí)法不當或者錯誤執(zhí)法現(xiàn)象。

因此,要保證依法行政,也少不了由中立的司法機關對行政行為的正確性、合法性進行判斷、指引,對不法與不當的行政行為及時進行糾偏。行政訴訟本就是對依法行政所設的一道保障。

既然行政訴訟的基本功能是對不法或不當的行政行為進行糾偏,那么若行政機關敗訴,當事人或涉事機關深刻反省不法或不妥的原因并進行改正,就是必然要求。

然而,現(xiàn)實中一些行政機關人員的認識存在問題,出于各種原因,對已經出現(xiàn)的錯誤拒不改正,甚至法院已經判決敗訴的案件,依然做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個別行政機關“一錯再錯”的現(xiàn)象,既損害了司法權威,也破壞了行政機關的公信力。

而向上級機關報告敗訴原因和整改措施,就使得行政機關必須尊重司法權威和正視行政行為中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整改;從而有利于通過行政訴訟發(fā)現(xiàn)工作中的問題,并由此堵塞漏洞,避免相關錯誤重復發(fā)生。

至于二次敗訴將在考評中扣分的規(guī)定,則進一步保障了制度的現(xiàn)實有效性。人們往往根據利害判斷行事,也只有使相關責任人承受不利后果,才會倒逼著他們認真履職,不敢任性或者敷衍。

當然,對于那些明知故犯、故意對抗法院裁判的惡意“改正”,僅僅是扣分恐怕還不夠,還有必要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追責或處分,讓“依法行政”的要求更具剛性。

總體而言,向上級報告敗訴案件的來龍去脈,無疑是一場“靈魂拷問”,意在通過實實在在的反思,達成“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規(guī)范一類行為,堵塞一類漏洞,建立一類制度”的目的。不過,制度要達成實效,還需要在施行過程中注意防止落入形式主義、官話套話的窠臼,真正用法律的武器清理不當、不法的行政行為。

吳元中(法律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