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家電連鎖第一股”黯然易主 蘇寧路在何方?

 你有多久沒去蘇寧買過家電了?這家曾經積極轉型電商的老牌連鎖企業(yè)如今正在發(fā)生巨變。“2021年蘇寧要做減法、收縮戰(zhàn)線,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該關的關,該砍的砍。”新年開工第一天,蘇寧易購董事長張近東在內部如是。

  話音剛落,傳來一個“爆炸性”消息,2月28日,張近東及蘇寧電器集團將蘇寧易購23%公司股權賣給深圳國資控股企業(yè)。

  作為家電零售行業(yè)的旗幟,蘇寧易購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在內外交困、前后夾擊之下,深圳國資入主能否挽救蘇寧易購于“水火之中”?

  轉讓23%股權

  2月28日,蘇寧易購公告顯示,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蘇寧電器集團、西藏信托擬將其合計持有的23%蘇寧易購股份,轉讓給深圳國資控股的深國際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國際”)及深圳市鯤鵬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鯤鵬資本”)。本次股權轉讓價格均為6.92元/股,股權轉讓金額合計約為148.18億元。

  “本次股份轉讓,將進一步優(yōu)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并有助于公司治理結構的進一步完善?!碧K寧易購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后,張近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蘇寧控股集團的持股比例由24.94%降至16.38%,蘇寧電器集團持股比例由16.8%降至5.45%,公司不存在持股50%以上股東,不存在實際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決權超過30%的股東。

  這意味著張近東或將失去對蘇寧易購的控制權,公司將處于無控股股東、無實控人的狀態(tài)。在如此微妙的平衡格局中,蘇寧能否盡快找到出路?

  作為昔日國內實體零售業(yè)的代表,蘇寧易購曾有斐然的成就,如今卻面臨創(chuàng)始人出售股權還債的困境。蘇寧易購何以淪落至此?

  產業(yè)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蘇寧易購發(fā)展至今,存在待解的難題:其一是業(yè)務的多元化擴張,資金窟窿越來越大;第二,蘇寧易購無法拋棄實體門店,這拖累了公司業(yè)績;第三,蘇寧易購采用二三十年前運營實體門店的高管,做快速發(fā)展的移動互聯(lián)網電商業(yè)務,導致公司轉型電商近十年卻一直不夠專業(yè)。

  家電行業(yè)分析師劉步塵則對本刊表示,蘇寧易購面臨今日主業(yè)虧損、債臺高筑的局面,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前幾年步子邁得太大,投資收購了太多公司,“想一口氣吃成胖子,建立蘇寧商業(yè)帝國”,但最終的結果是,蘇寧根本就駕馭不了,且投資收購的這些企業(yè)也沒能給蘇寧帶來利潤。

  轉型電商“失利”

  作為A股“家電連鎖第一股”,蘇寧易購自2004年上市以來,主營業(yè)務由單一的家用電器零售商升級為包括家電、家居家裝、物流、金融等O2O智慧零售商,營業(yè)收入翻了27倍,從91.07億元增至2584.59億元。

  從營收規(guī)模看,蘇寧易購已成為國內規(guī)模較大的零售商,但公司的“吸金”能力到底如何,或能從主營業(yè)務中窺知一二。

  從業(yè)務層面看,雖然近年來蘇寧易購在物流、金融、體育等其他產業(yè)板塊發(fā)力,但家電、3C消費電子等零售業(yè)一直是公司的主營業(yè)務,且主營業(yè)務近7年一直陷入虧損狀態(tài)。

  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9年,蘇寧易購零售業(yè)占總營收的比重均在94%以上,但其利潤卻年年虧損,6年里蘇寧易購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合計虧損約43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蘇寧易購扣非后凈利潤再虧損10.09億元。2020年,蘇寧易購預計虧損39.13億元。

  來源:Wind金融

  #p#分頁標題#e#而可悲的是,蘇寧易購之所以能維持賬面富貴,全靠出售資產及政府補助。2014年至2019年,蘇寧易購通過出售阿里巴巴股權,轉讓蘇寧小店、子公司股權、物流地產項目等資產,獲得的投資收益以及政府補助等非經常性損益合計近400億元。到了2020年,蘇寧易購繼續(xù)出售5家物流公司股權等資產,獲得的非經常性損益約26.61億元。

  蘇寧淪落到今日“青黃不接”的地步,與近年來電商帶來的沖擊有直接關系。

  時間回到2012年8月15日,隨著電商大戰(zhàn)拉開序幕,京東率先一步開展價格戰(zhàn),其“上網買電器”的形象逐漸深入人心。隨后老牌電商淘寶也不甘示弱,雙11和各種大促連綿不絕,而在搶用戶、爭市場的關鍵一役中,蘇寧不僅起步晚,且在跟金融資本的較量中也不占優(yōu)勢。

  “早期蘇寧對電子商務的重視不夠”,梁振鵬說。蘇寧于2005年首次組建B2C部門,試水電商,但當時的經營規(guī)模和輻射范圍都極為有限。直到2009年蘇寧易購的上線,才意味著蘇寧正式進入電商領域,比京東足足晚了5年。

  趕了個晚集的蘇寧易購,自身的資金實力也不足以支撐其在電商領域,燒錢補貼用戶、虧損擴張。

  新經濟時代,隨著金融資本的加入,電商之間的競爭變成了流量和補貼的戰(zhàn)爭。

  有分析認為,京東、拼多多等電商企業(yè)遵循新經濟的估值模型,市場對其虧損的包容度更高,即“在境外上市的電商公司,如果成長性很好但沒有利潤,資本市場就會按照市銷率對其進行估值;如果不賺錢又沒有銷售增長,也可以按活躍用戶數來估值,這樣的企業(yè)會賣力補貼用戶,它補貼20塊錢獲得一個用戶,最后在資本市場上可能兌現(xiàn)200塊錢”。

  而在A股上市的蘇寧易購,市場卻是按照成熟的傳統(tǒng)零售企業(yè)的邏輯為其估值,即營收、盈利增長是估值的基礎,不盈利的公司不僅很難獲得好的估值,還很難獲得再融資。

  因此在這輪電商大戰(zhàn)中,蘇寧明顯掉隊了。

  根據易觀分析發(fā)布的《中國網絡零售B2C市場季度監(jiān)測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天貓成交總額排名第一,占市場份額63.8%;京東其次,市場份額為25.9%;蘇寧第三,其市場份額為5.4%。

  蘇寧易購電商轉型“失利”,又把目光放到了橫向擴張上,沒想到卻成了壓倒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激進擴張埋下苦果

  在互聯(lián)網電商的沖擊下,蘇寧易購做了一系列努力,包括投資足球、并購商超、發(fā)展物流等等。

  這些努力并沒有得到預期回報,由于各業(yè)務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較差,加之步子跨太大,經營管理水土不服,導致子業(yè)務經營不善,更有甚者拖累了公司現(xiàn)金流,導致債臺高筑。

  2013年蘇寧以2.5億美元收購PPTV,進軍視頻領域;2015年蘇寧以19.3億元入股努比亞,切入智能手機賽道;2017年蘇寧斥資42.5億元收購天天快遞;2019年蘇寧先斥資27億元收購37家萬達門店,又斥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

  再加上前些年蘇寧花重金收購的江蘇足球俱樂部和國際米蘭俱樂部,這些年蘇寧在各個領域的投資可謂巨大,但收益卻“不容樂觀”。

  2017年至2019年期間,天天快遞讓蘇寧易購雪上加霜,三年累計虧損約36.64億元。到了2020年,蘇寧易購仍對天天快遞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

  另一方面,江蘇足球俱樂部在奪冠100多天后,于2月28日被宣布停止運營,也是近年來蘇寧易購投資“失利”及現(xiàn)金流危機的佐證。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蘇寧易購的短期借款為280.97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46.16億,而其賬上的貨幣資金為308.37億,其中可自由流動的資金僅為136.27億,無法覆蓋短期有息債務。

  #p#分頁標題#e#蘇寧易購資金鏈緊張、面臨債務危機等負面?zhèn)髀劜粩?。為了緩解資金壓力,張近東及其關聯(lián)方多次質押旗下資產“補血”。Wind數據顯示,進入2021年以來,不到2個月的時間,張近東和蘇寧電器集團合計進行了10筆股權質押,合計質押股份數量約為6.75億股,市值將近50億元。

  與此同時,張近東開始做減法,提出回歸零售主業(yè)?!?021年蘇寧要做減法、收縮戰(zhàn)線,不在零售主賽道的,就要該關的關,該砍的砍?!毙履觊_工第一天,張近東在內部如是強調。

  “回歸主業(yè)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就是他對前幾年激進戰(zhàn)略的反省和否定,”劉步塵說道。恰巧在這時“歸來”的黃光裕又提出: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yè)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

  在他看來,國美與蘇寧,一個進攻,一個收縮,市場很容易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較。

  然而新零售時代,蘇寧和國美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彼此,而是阿里、京東、拼多多。如何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促使實體店和電商相互配合成為蘇寧國美們亟需思考、解決的問題。

  十年前,蘇寧易購在一二線城市粗放型高增長的紅利終結之后,需要向下沉市場、電商市場要增量。今天,伴隨線上流量紅利接近尾聲,電商平臺也走入了零售的深水區(qū),無法逃避傳統(tǒng)零售的線下融合之路。對蘇寧而言,其中也許醞釀著新的機會。

  去年京東幾次大的動作——聯(lián)姻國美,“接盤”五星電器,都反映出電商巨頭對搶占下沉市場,發(fā)展線下零售的迫切。

  “有龐大數量的實體店不見得是件壞事,現(xiàn)在京東也在積極布局實體店,關鍵在于實體店和電商不能夠兩張皮,不能各行其是?!眲⒉綁m表示。換個角度看,如果把實體店作為前置倉,優(yōu)劣勢也許可以實現(xiàn)轉換。

  新零售的江湖已然巨變,留給蘇寧易購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