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東莞黑臭水體變形記

近日,東城街道下橋河的河頭,一樹粉紅色的花兒開得正艷。綠葉紅花倒映在水里,漣漪隨風而起,愈顯出河水的清澈。過去,下橋河受到污染,河水變得黑臭黏稠。經過幾年的治理,如今下橋河恢復清澈,重煥生機。

在東莞,像下橋河一樣完成美麗蝶變的河流有400多條。2019年以來,東莞打響河涌整治三年攻堅戰(zhàn),目前已完成污染河涌整治424條,去年水環(huán)境改善幅度全國第三、全省第一。今年,東莞將完成剩余的217條河涌整治任務,實現黑臭河涌清零的目標。

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繼續(xù)加大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力度,鞏固碧水保衛(wèi)戰(zhàn)成果,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體。東莞市水務局局長倪佳翔表示,圍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qū),促進建設宜居、宜業(yè)、宜游的品質新東莞的目標,“十四五”期間要繼續(xù)推進河涌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實現全市河涌消除黑臭,為“灣區(qū)都市 品質東莞”建設貢獻水務力量。

硬舉措

打響河涌整治攻堅戰(zhàn)

巡河14萬人次、社會參與200萬人次、問責84人

3月8日一大早,南城水務運營中心的巡查員蘇新權就來到三禾市河邊,開始沿河巡查。蘇新權介紹,2018年,三禾市河因生活污水污染,被納入黑臭水體整治名單。經過兩年多的整治,如今水質穩(wěn)定、河岸美化,過去的臭水溝成為居民散步的景觀河。

記者來到三禾市河,只見下游的河水被抽進一座凈水裝置,凈化后再通過管道,回送到上游,完成河流的補水和凈化。蘇新權笑著比喻:“這就像給河流裝了個‘腎’?!?/p>

三禾市河暗渠700多米,地表河900多米,是運河的支涌。周邊是密集的居民區(qū),過去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黑臭。

南城水務運營中心工程師王育宏回憶,2018年他們來三禾市河,距離河流10米遠就能聞到臭味。河岸上搭著養(yǎng)殖棚等違建、種著荔枝樹,環(huán)境臟亂。河里密集分布著53個排污口。

治河必先截污。地表的排污口容易整治,然而暗渠中的排污口整治難度非常大。南城水務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聯合相關單位,穿著防水褲,蹚著深至大腿根的污水,忍著惡臭,進入暗渠排查排污口。王育宏說,當時進出一趟需要一個多小時,暗渠中非常濕滑,有人在里面摔倒。有的排污口污水來源不清楚,需要反復整治,整個工作非常艱難。

經過整治,沿河的排污口全部封閉,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處理管網,實現雨污分流。王育宏說:“這還不夠,控制了污水來源,還需要提升河流的凈化能力?!?/p>

來到河岸邊的污水凈化設施,技術人員萬蘭虎正操作電腦,實時監(jiān)控設施運行情況。萬蘭虎介紹,設施采用A2O+MBR工藝,通過生物處理方法,減少污水中的COD、氨氮、總磷,再通過膜池深度處理,讓出水水質更加穩(wěn)定。經過這套處理裝置,返還到河流上游的水穩(wěn)定消除黑臭。

治理去污只是開端,長效管護才能實現長治久清。像蘇新權一樣,南城共聘請了13名專職巡查員,對應巡查7條黑臭水體。南城的每條黑臭水體都有專屬的“河管家”,在原有的市鎮(zhèn)村三級河長、環(huán)保工作人員的基礎上,巡河護河隊伍進一步壯大。

為了一條河,使盡千般力,這是東莞治水工作的縮影。

2019年,東莞出臺《東莞市河涌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攻堅戰(zhàn)三年(2019—2021)行動計劃》,按照“全河段、全流域、全天候、生態(tài)修復”的治水思路,分批整治全市641條污染河涌。

河涌整治數量多、難度大,必須采取硬舉措。東莞在治河過程中的幾組數據,非常有說服力:

自2017年推行河長制湖長制以來,全市669條河流和20個湖泊共設置市、鎮(zhèn)、村三級河長1040名、湖長33名,累計巡河約14萬人次,發(fā)現整改問題超過4.1萬個。

在全省率先出臺《東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責任追究和基層河長考核實施意見(試行)》,自2019年實施以來全市已有84名河長或職能部門責任人因履職不到位,受到問責處理或全市通報。

全市503宗河湖問題被納入省“清四亂”范圍,已全部實現銷號;河道管理范圍內182個砂場已全部完成整治;完成了對全市669條河涌(1146段河段)兩岸“清6米”的專項整治。

全市定期舉辦“河湖保潔日”“河湖治理大家談”論壇等活動,累計動員社會參與人數超過200萬人次,形成共同護河的社會合力。

經過多年努力,目前東莞已完成污染河涌整治424條,其中22條城市建成區(qū)黑臭水體已基本實現消除黑臭,并上報國家監(jiān)管平臺完成初見成效階段的銷號。

硬指標

兩個“超額完成”背后的水務力量

#p#分頁標題#e#超額完成年度目標,水環(huán)境改善幅度全國第三、全省第一

來到東城街道下埔排渠邊,兩岸草木繁茂,紫色的蘭花草迎風綻放;深藍的天空倒映在河里,微風在水面掀起漣漪;一群魚兒在水中暢游,不時跳出水面打個挺。

大約三四年前,下埔排渠可不是這個樣貌。當時,下埔排渠是排污溝,周邊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渠,水黑得如同墨汁,散發(fā)出黑臭。從水黑如墨到重煥生機,下埔排渠經歷了一場內外兼治的“大手術”。

袁先生已在下埔排渠附近居住多年。據他介紹,過去下埔排渠是一條臭水溝,住在河附近的居民都不敢開窗。甚至有時睡到半夜,會被河水的臭味驚醒。

近幾年來,下埔排渠開始逐步發(fā)生變化。東城街道治水指揮部綜合運用建設截污管網、安裝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整治明渠排污口、截流暗渠污水、河道補水、河道景觀再造、河道淤泥治理、一河兩岸保潔等多種手段,修復水生態(tài)和水環(huán)境。

來到河流的源頭,可以看到10多個白色罐體。這就是下埔排渠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工作人員肖世祥在現場介紹,設施目前日均處理污水6000噸,處理后的水達到一級A標準,作為活水補充到下埔排渠。記者在排水口觀察,排出的水顏色清亮、沒有異味。

治水指揮部還引進香港一家公司,采用微生物技術,向河流底泥中散播菌種,讓其“吃”掉底泥中的污染物。原來深黑色的污泥逐漸變成正常的土黃色,過去漂在河面上的污泥漂浮物也不見蹤影。

2020年是東莞水務人的“高光之年”。在全體水務人的努力下,東莞不僅摘獲國家節(jié)水型城市的“金字招牌”,更實現水環(huán)境改善幅度全國第三、全省第一的重大突破。

這樣的突破,可以從兩個“超額完成”來展開細說。

去年,東莞市水務局建立局領導掛點督辦河涌整治機制,加大現場督導及通報問責力度,有力推動全市完成河涌整治213條,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150條的年度目標。

根據2020年12月水質監(jiān)測結果,納入考核范圍的711條河涌中,水質消除黑臭的河涌有647條,對比4月增加58條。其中水質達Ⅴ類及以上的河涌有336條,對比4月增加77條。

同時,東莞市水務局高質量編制東莞市碧道建設總體規(guī)劃、實施方案及技術指引,指導完成包括麻涌華陽湖省級碧道試點在內的碧道建設62.14公里,超額完成了省下達的年度任務。

兩個“超額完成”背后,是東莞水務人數百個日夜的艱苦付出。鉆深井、探暗河、堵排口、清淤泥,水務人默默無聞,用自己的臟和累,換來這座城市的秀美綠道和萬頃碧波。

硬任務

打造與國際一流灣區(qū)相匹配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

全面消除黑臭河涌,構建綠色生態(tài)水網

在鴻福河邊踱步,高大的榕樹和白玉蘭懸挑在水面,河面水質清澈,木色的欄桿古色古香。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河道兩邊,一個個圓柱豎井上的精美涂鴉,與一河兩岸風景相融,如詩如畫。

治理黑臭水體,消除黑臭只是起步,而將治污設施做成靚麗風景,提升一河兩岸的品質,才是更高目標。

忙著建設截污管網,治理黑臭水體,南城水務運營中心的工作人員沒有想到會接到周邊居民的投訴。原來,在鴻福河河道兩邊每隔5—10米左右,建設了一個圓柱形截污井,體積較大,非常難看,影響河道景觀。

怎么辦?王育宏說:“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做美、做成風景?!蹦铣撬畡者\營中心與宣傳部門合作,邀請廣告公司在截污井上涂鴉。游魚、蜜蜂、荷花、海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畫面,裝點在河流兩岸。

水質提升了,河道美化了,周邊居民的生活習慣悄然發(fā)生變化。南城水務運營中心專職巡河員張志培說,以前巡河時經常看到居民將果皮紙屑往河里丟,但現在河水變清、河流變美后,基本上沒有居民往河里亂丟垃圾了。

傍晚,很多居民來到鴻福河邊散步。李愛國在鴻福河邊開了個超市,已在此生活10年。他告訴記者:“以前到河邊,蚊蟲太多,還有臭味?,F在到河邊,不僅水質清、風景美,河里還有魚蝦,非常養(yǎng)眼,住在河兩邊的居民舒服多了。”

如今在東莞,黑臭水體“變形記”的故事數不勝數。

例如,道滘鎮(zhèn)的細氹河水質達到準Ⅳ類,水越來越清,河中的魚兒也多了起來,還有村民下河游泳,整治后的細氹河正呈現出水韻生態(tài)美景,成為具有嶺南水鄉(xiāng)特色的休閑風景區(qū);橋頭鎮(zhèn)的面前湖排渠,昔日一直被扣上黑臭河涌的帽子,經過綜合治理,如今景色宜人,實現了華麗的轉身,變成東莞橋頭一個美麗的“人工湖”,成為周邊居民休閑打卡的好地方;東城街道的黃沙河曾經是一條臭水溝,雜草叢生,又黑又臭,經過海綿化治理,黃沙河重新恢復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河岸兩邊的大片水生植物生機勃勃。

更多新的黑臭水體“變形記”將在東莞持續(xù)上演。#p#分頁標題#e#

今年,東莞市水務局將圍繞“確保2021年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河涌”的目標,推動剩下217條河涌完成整治,力爭全市河涌消除黑臭,一級支涌消除劣Ⅴ類水體,并推動更多河涌消除劣Ⅴ類水體。

到2021年底,東莞力爭70%內河涌消除劣Ⅴ類;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市水務局負責的建成區(qū)新發(fā)現12條黑臭水體整治效果,做好黑臭水體“長制久清”評估工作;積極探索、積累和推廣河涌生態(tài)修復經驗,在每個鎮(zhèn)街(園區(qū))選取1—2條河涌,結合美麗河湖、碧道和海綿城市建設,開展河涌水環(huán)境綜合整治試點示范;配合開展河涌水環(huán)境生態(tài)補償等工作。

沿著東莞的大小河流,一條條風景優(yōu)美的碧道,正向遠方伸展。

東莞將遵循“三年見雛形,六年現成效,十年新跨越”的原則,科學謀劃碧道規(guī)劃建設,推進石馬河、東江、濱海灣—松山湖、市區(qū)三江六岸等特色主干碧道建設。2021年完成150公里碧道建設,2022年累計完成不少于350公里,2025年累計完成不少于600公里,2030年累計建設1000公里碧道,提升岸線周邊環(huán)境,推動盤活更多土地。實施黃沙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西南河堤岸整治工程、銀瓶湖省級濕地公園等3個海綿城市項目,充分彰顯水環(huán)境治理的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治好一條河,修好一條路,激活一座城。打造與國際一流灣區(qū)相匹配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東莞黑臭水體變形的故事,就是制造業(yè)名城的“詩和遠方”。

■樣本

簡沙洲涌:從斷頭黑涌到流水潺潺

萬江街道簡沙洲涌的河岸邊,有一座休閑廣場,很多居民在廣場上運動休閑。河道里清水涌流,魚兒成群結隊,凈水植物開著紅色花朵,兩岸護欄上的彩繪如詩如畫。

簡沙洲涌過去是一條斷頭涌,工業(yè)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一座高壓電塔切斷了河道,導致污染物淤積,河水黑臭。經過長達5年多的協(xié)調,高壓電塔終于拆除,經過一系列溯源整治,簡沙洲涌化身一泓清流。

5年努力,打通斷頭涌

簡沙洲涌與厚街水道相連。傍晚,從厚街水道注入的河水,帶著成群的魚兒,在簡沙洲涌奔流,吸引了很多居民圍觀。

“以前,簡沙洲涌可不是這個樣子?!比f江街道工程中心項目負責人黎燦鋒指著河道說,“過去那里有一個110千伏高壓電塔,電塔的水泥石墩就建在河流中央,硬生生將河流隔斷,導致簡沙洲涌成為斷頭涌。”

沿著簡沙洲涌行走,周邊有很多工廠,居民區(qū)也很密集。過去,工廠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因為河水無法流動,污染物在河流中不斷淤積。附近居民周先生說:“以前,河里總冒出一股油污的臭味,蚊子很多,我們都不敢來河邊。”

高壓電塔不拆除,河流整治就無從下手。從東莞市水污染治理現場指揮部,到東莞市水務局,再到萬江街道和當地社區(qū),各級各部門經過長達5年的協(xié)調、溝通、努力,終于將高壓電塔拆除。

2019年9月,高壓電塔的水泥底座終于被拆除,簡沙洲涌也終于結束了斷頭涌的歷史。“當時我們叫來一臺大型拆除機,花了3天時間才徹底拆除??吹降鬃鸪覀冃睦锒己芨吲d,多年的努力今天終于有了成果?!崩锠N鋒說,“在前期對排污口完成整治的基礎上,現在河涌打通后,從外江引入活水,恢復河涌水動力,只過了兩三個月,簡沙洲涌的水質情況就明顯好轉。”

然而工作到這里還沒結束。簡沙洲涌下游流經暗渠,暗渠的河床較高,導致河水流動不暢。為此,萬江工程辦又專門挖了一條連通渠,將簡沙洲涌與另一條河連通,保障河水流動。

雨污分流,截斷污水來源

沿著簡沙洲涌分布著6個視頻監(jiān)控,這是治河人員設置的24小時盯防設施。

黎燦鋒回憶,有一次他們通過視頻監(jiān)控,發(fā)現河面上漂著油污。他們立即到現場檢查,在一個工廠附近有大量污水溢流入河。原來是工廠的污水管網水位過高,部分污水溢流進了河道。政府部門立即關停了企業(yè)排污口,并實施雨污分流改造。

居民區(qū)和工廠是污水產生的源頭。目前,很多地區(qū)治水,都是通過在暗渠中總口截污的方式,將居民區(qū)和工廠的污水集中后,再抽至污水處理廠清理。

“暗渠總口截污存在兩個問題?!崩锠N鋒表示,首先是暗渠中建設的圍堰阻斷了河道,在下雨時容易產生內澇;其次,下雨前如果圍堰中的污水還沒有處理干凈,就容易隨著雨水流入下游,污染明渠。

為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萬江街道在簡沙洲涌建設雨污分流工程,從源頭上消滅污染源。簡沙洲涌的上游有大量居民區(qū),治水部門選擇24個巷子,實施雨污分流工程,累計建設了4200米雨污分流管道,目前已全部建成通水。在施工過程中,有的巷子非常狹窄,施工難度大,有的村民怕影響建筑安全,不配合施工。治水部門和當地社區(qū)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建成雨污分流工程,徹底化解了污水入河的隱患。

除了雨污分流,簡沙洲涌還運用了截污、清淤、“清四亂”、全天候監(jiān)控、日常巡察保潔等多種手段。經過長期整治,如今簡沙洲涌穩(wěn)定消除黑臭,達到Ⅴ類水標準。#p#分頁標題#e#

傍晚,65歲的老漢孫延安擰著漁網,來到河邊捕魚。他笑呵呵地說:“咋天抓到一只大鯉魚,接近4斤重,味道鮮美,還喝了幾杯酒。”孫延安已在河邊住了6年。過去河水黑臭,見不到什么魚。如今水質變清了,魚兒也增多了,傍晚來捕魚散步,成了他的新愛好。

■數讀

東莞水務“十三五”治水成效

全市669條河流和20個湖泊共設置市、鎮(zhèn)、村三級河長1040名、湖長33名,累計巡河約14萬人次,發(fā)現整改問題超過4.1萬個。

修編完善河長巡河、督查、考核等18項配套制度,建立河湖巡查、曝光、督辦、整改的工作機制。

全市有84名河長或職能部門責任人因履職不到位受到問責處理或全市通報。

定期舉辦“河湖保潔日”“河湖治理大家談”論壇等活動,累計動員社會參與人數超過200萬人次。

分批整治全市641條污染河涌,目前已完成污染河涌整治424條,其中22條城市建成區(qū)黑臭水體已基本實現消除黑臭。

全市503宗河湖問題被納入省“清四亂”范圍,2019年已全部實現銷號。

河道管理范圍內182個砂場已于2018年全部完成整治,重新規(guī)劃設置29個砂場進行拍賣。

完成對全市669條河涌(1146段河段)兩岸“清6米”的專項整治,進一步優(yōu)化美化河湖濱水岸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