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莞涌現(xiàn)出一批批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也標志著我市的文明創(chuàng)建工作穩(wěn)步推進,取得良好成效。本次推選出6個文明家庭典型,介紹他們的故事,啟發(fā)更多的家庭,學習優(yōu)良精神,共建全市良好家風家教環(huán)境。
陳鍵釗家庭
陳鍵釗是東莞市第19名、廣東省第386名、全國第5234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2009年,陳鍵釗偶遇無償獻血車,出于愛心,奉獻了他的“第一次”。之后在沒有其他特殊情況下,他堅持每半年獻血一次。2015年7月,陳鍵釗被告知與一名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細胞初配成功,考慮后自己決定捐獻,并得到了妻子和父母的一致贊成。他的義舉救活了一條生命,拯救了一個家庭,詮釋著愛的力量。陳鍵釗父母也為人心善,經(jīng)常做義工助人、捐贈衣物給山區(qū)的困難家庭。
淡小平家庭
淡小平夫婦是從事土建工作的,丈夫淡小平是包工頭,夫婦倆經(jīng)常幫助一些身體殘疾的人,招聘到工地上工作,讓他們可以自力更生。淡小平家里常年搭著四五個床鋪,在必要時方便收留一些需要幫助的人。2002年一個受傷的聾啞人于海林在工地住下,一住就是十五年,夫婦已經(jīng)成為他的親人。此前淡小平夫婦也曾收留過兩個聾啞人。淡小平夫婦也經(jīng)常教導女兒要多關愛殘疾人,以身作則引導女兒自覺發(fā)揚關愛殘疾人的精神,進一步教育她主動地伸出手去關心和幫助別人,從而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世界。
鄧浩凡家庭
鄧浩凡夫妻倆同為美術老師,在美術教學領域攜手奮斗,培育莘莘藝術學子,為黃江教育奉獻著自己的青春,為社會公益貢獻自己的力量。教書育人,成績突出。夫妻倆兢兢業(yè)業(yè),指導學生獲得國家、省、市、鎮(zhèn)獎項300多個,向中國美院等頂級美術院校輸送優(yōu)秀美術苗子40多名。協(xié)助當?shù)卣霭嫒啾拘麄鳟媰?,為黃江形象宣傳添磚加瓦。公益不止,援手常助。鄧浩凡一家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主動扶貧助困。盡管工資微薄,一家人協(xié)助籌得善款50多萬元。
何宗意家庭
何宗意是東莞市沙田邊檢站站長。在這個三世同堂的潮汕大家庭里,有現(xiàn)役軍人7人,他們將保衛(wèi)祖國視為己任,將自己的青春和熱忱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2009年何宗意榮獲個人三等功,在2007至2016年間更是數(shù)次獲評省市級優(yōu)秀稱號。2015年“兩會”期間,何父患重病于廣州住院治療,然而何宗意沒有請過一天假,白天堅守崗位,夜晚趕往廣州照顧父親。妻子李亞玲是東莞市常平鎮(zhèn)婦聯(lián)工作人員。從事婦女工作以來,她踏實肯干,投入滿腔熱情,為婦女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深得廣大婦女群眾以及領導、同事高度認可。
黃鳳賢家庭
黃鳳賢與丈夫黃健強全家四代同堂,五兄弟攜各自的小家庭與父母同吃同住在一起,27口之家相處和睦。在這個27人大家庭中,每個人都分工明確,男人做飯,女人們買菜和擇菜。尊重、寬容、理解是黃家人和諧相處的關鍵。居住多年,黃家家庭成員關系和睦、相互信賴,從沒鬧過什么意見,沒吵過一次架,不僅婆媳關系好,妯娌關系也讓人羨慕。黃家人從不去外面吃飯,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樸實的味道,他們把每一天都過成像大擺筵席的節(jié)日,家人團聚便是幸福。
劉順菊家庭
劉順菊是小區(qū)內(nèi)第一個主動報名“婦女微家”的“樓嫂”,也是成立碧桂園小區(qū)“樓嫂”隊伍的帶頭人。在她的帶領下,“樓嫂”的“5+2”服務模式每天在小區(qū)落實,開展“鄰里守望互助互愛”服務工作。2019年劉順菊獲評“橫瀝鎮(zhèn)優(yōu)秀巾幗志愿者”。在疫情期間,劉順菊“舍小家為大家”,丈夫主動包辦家務,14歲大兒子照顧3歲女兒,自己積極進行服務工作,每天為鄰居們買菜、送快遞,疏導壓抑情緒,慰問獨居老人等等,全身心地投入“樓嫂”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