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認養(yǎng)一頭牛高增長并未帶來高利潤,毛利率低于同行。持續(xù)走低的毛利并未帶來高周轉,其存貨周轉率反而持續(xù)下降。上市前夕其營收高速增長看似具備高成長屬性,然而銷量及銷售額出現較大的出入,讓人對其財務數據真實性產生擔憂。此外,其營養(yǎng)價值低于同行且有貼牌嫌疑 ,“奶牛養(yǎng)得好,牛奶才會好”這句深入人心廣告或更像認養(yǎng)一頭牛的營銷噱頭。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夏蟲
日前,網紅乳制品企業(yè)認養(yǎng)一頭牛擬在滬市主板上市。
招股書顯示,認養(yǎng)一頭牛此次計劃募資18.5億元,其中9.77億元投向海勃日戈鎮(zhèn)的智慧牧場項目,5.2億元用于品牌營銷推廣,3億元用于補充運營資金,其余5400多萬元用于信息系統(tǒng)升級改造。
認養(yǎng)一頭牛成立于2014年,2016年上線“認養(yǎng)一頭?!逼放?。認養(yǎng)一頭牛以奶源為切入點,打著“奶牛養(yǎng)得好,牛奶才會好”的旗號,公司相關負責人曾一度對外宣稱旗下所有產品均為自產奶源。正是這種奶源優(yōu)質及奶源自產品質有保障等提法,認養(yǎng)一頭似乎切中了消費者心智,以互聯網的打法成功在業(yè)內出圈。相較于境內上市乳企,公司的乳制品業(yè)務經營規(guī)模已超過多家區(qū)域性上市乳企,規(guī)模僅次于伊利股份、光明乳業(yè)、新乳業(yè)及三元股份。
報告期內,實現營收8.65億元、16.50億元、25.66億元,營收年復合增長率為72.27%。以上一系列數據,似乎都在說明公司已經具備高增長特征,未來投資可期。
然而,在我們深入復盤后發(fā)現,認養(yǎng)一頭牛這種所謂高增長或存在一些假象,高增長并未帶來高利潤,相關關鍵數據反而呈現出惡化趨勢。與此同時,認養(yǎng)一頭牛在上市前夕飆升的業(yè)績背后存在較大的數據出入,其財務真實性或值得投資者警惕。
公司打著“奶牛養(yǎng)得好,牛奶才會好”旗號給人一種奶源自產、品質有保障的既視感。然而經過深入分析后發(fā)現,公司商業(yè)模式或可能更像是貼牌生產模式。此外,公司與同類產品相比,其營養(yǎng)價值反而弱于同行。
高增長假象?2021年銷售額及銷量數據出入大
公司主要從事“認養(yǎng)一頭牛”品牌乳制品的研發(fā)、生產與銷售業(yè)務,產品包括多款式純牛奶、酸奶、奶粉、奶酪等乳制品及生牛乳。截止2021年報告期期末,純牛奶業(yè)務板塊占比最大,總收入占比為56.85%;其次為酸奶業(yè)務,收入占比為28.99%??梢哉f,純牛奶與酸奶業(yè)務撐起了認養(yǎng)一頭牛超8成的業(yè)績。
2019年至2021年,認養(yǎng)一頭牛實現營業(yè)收入8.65億元、16.50億元、25.6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90.79%、55.55%,高于行業(yè)平均水平。我們進一步進行量價拆分發(fā)現,業(yè)績支柱之一純牛奶整體量價齊升,而酸奶出現量價雙跌。值得一提的是,純牛奶銷量增速放緩明顯,2020年及2021年,純牛奶整體銷量同比增速分別為183%及43%。
盡管公司純牛奶2021年銷量增速放緩明顯,但是43%增速依然不低。然而,一些數據表現似乎與公司這種高增長“格格不入”。
首先,從招股書自身經營數據勾稽關系看,通過銷售額=銷量*單價交叉驗證發(fā)現,認養(yǎng)一頭牛的2021年的銷售額及銷量均存在較大出入。
根據公司招股書138頁披露的純牛奶銷量與單價數據,我們對其銷量及銷售額進行重新測算。
來源:招股書138頁
從京東在售商品看,認養(yǎng)一頭牛的一提牛奶一般為12瓶,同時我們假設1ml純牛奶等于1克,即0.000001噸,對其銷量及銷售額進行大致換算。最終得出,2019年至2021年,其純牛奶銷量分別為22184.1噸、60686.04噸、86023.74噸;酸奶為27235.92噸、44975.28噸、40626.00噸。
而根據招股書136頁的數據顯示,公司純牛奶銷量分別為23172.70噸、65561.71噸及113763.22噸;酸奶銷量分別為27260.46噸、44975.22噸及51639.07噸。
測算銷量與公司披露的銷量存在較大出入。從純牛奶銷量看,2019年及2020年,純牛奶的測算數據與披露數據相差不大,而酸奶匹配度更高。直至公司上市前夕,無論是酸奶測算的銷量數,還是酸奶測算的銷量數據,均出現較大偏離,純牛奶測算時的銷量是披露的銷量的76%(測算數與披露數比值);酸奶則是79%(同上)。
來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不僅銷量出入大,公司的銷售額出入同樣較大。
我們同樣根據招股書138頁披露的銷量與單價根據銷量額=銷量*單價計算方法,我們對其純牛奶、酸奶、奶粉及生牛乳的銷售額重新計算并對同期進行累計加總,最終得出2019年至2021年對應的銷售額分別為8.83億元、16.44億元及20.42億元。,我們發(fā)現2019年及2020年偏離不大,而到2021年出現較大的偏離。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銷售額測算數分別為8.83億元、16.44億元及20.42億元,而同期報表營收分別為8.65億元、16.50億元、25.66億元。通過和報告期內的營收比對發(fā)現,2021年營收與測算數存在5億元左右的出入,而其他年份出入不大。
當然,需要強調,以上測算只是大致匡算,像酸奶密度高于純牛奶可能造成一定細微偏差。如酸奶1ml=1.03g左右,偏差率大概3%左右,需要強調的是這種偏差對檢驗影響整體不大。還有可能存在一提牛奶數量不均等偏差。只是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在同等假設條件下,為何測算數2019年及2020年差異率不大,而在上市前夕的2021年差異率出現較大偏離?
其次,高增長并沒有帶來高利潤,公司是否以利潤換市場規(guī)模呢?但事實上,公司低毛利率并未帶來高周轉,其存貨周轉率卻在持續(xù)走低,與高增長似乎不太匹配。
從毛利率及凈利率看,更是近年盈利能力持續(xù)走低。
然而,公司毛利率走低并沒有換來高周轉。相反其存貨周轉率也呈現出持續(xù)下降態(tài)勢,同時也弱于同行。一邊是毛利率持續(xù)下降,一邊又是存貨周轉率持續(xù)走低,這數據似乎與營收高周轉也較為背離。
奶源自產假象?貼牌模式嫌疑更大
認養(yǎng)一頭牛從成立一直給人營造一種大部分奶源均是自產的氛圍。尤其是廣告宣傳語更是深入人心。公開資料顯示,公司長期打出了“奶牛養(yǎng)得好,牛奶才會好”的宣傳詞。同時,公司稱專門引進了帶有澳洲血統(tǒng)的荷斯坦奶牛,而且吃的是北美進口的苜蓿草、澳洲進口的燕麥草,喝的也是380米的深井水,每頭奶牛一天的伙食費高達近80元。
6月24日,認養(yǎng)一頭牛方面回應相關媒體時表示,截至2022年5月,公司大部分奶源為自有奶源,其余一小部分原奶來自澳亞等國內高質量。那事實究竟如何呢?我們看幾組數據。
第一組數據,突擊新增奶牛數量為上市鋪路?
我們發(fā)現,認養(yǎng)一頭牛在上市前夕,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大幅攀升,2021年生產性生物資產較上一年增幅超100%,2020年同比增速僅為51%。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自有產能為0,2020年才有所增加。招股書顯示,2019年,公司的康宏牧場的成母牛年均單產突破了13噸, 2020年公司5座運營牧場的成母牛年均單產為12.67噸。根據自有產能按照最佳母牛單產牛奶噸數,據此推算出2019年成年母牛為0;2020年成年母牛大致為920頭;2021年成年母牛大致為13595頭左右。
2021年測算數據與公司披露數據大致匹配。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生產性生物資產奶牛共 37062 頭,其中,成母牛13569頭,青年牛 18420頭,犢牛5073頭。這或說明,2019年成年母牛并未產奶,其奶源可能大部分來自外購,直至2021年上市公司的成年奶牛大幅提升。這是否是公司為講好資本故事鋪路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再看第二組數據,即自主生產落地時間直到2020年10月完成。這或進一步驗證了公司2019年以前大部分奶源或來自外購,其商業(yè)模式或更像是貼牌模式。
資料顯示,公司于2019年4月在山東臨沂設立山東生產基地,2020年10月山東生產基地完工并投產,隨著生產基地產能釋放,自主生產逐漸成為公司的主要生產模式。截止2021年年末,公司山東生產基地已啟用9條產線,合計產能為815噸/天,主要用于生產公司的純牛奶和酸奶等產品。
再看第三組數據,公司生牛乳采購量不小。2021年生牛乳采購量較上一年幾近翻倍增長采購。2021年,公司的包裝包材與生牛乳采購金額約8億元左右,而純牛奶與酸奶的成本大致15億元左右。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2019年,光明乳業(yè)一邊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同時同期又是公司第二大供應商。這種客商兼有的模式究竟是純代銷還是其他原因造成呢?
此外,我們發(fā)現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似乎出現數據較難匹配情形。根據公開問答信息,一頭成年母牛市價可能在1.5萬元至2萬元之間。根據招股書信息,成年母牛賬面價值約為3.11億元,而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成年母牛數量為13569,人均成年母牛價值為2萬元左右;而同樣我們測算公司2020年母牛價值區(qū)間偏離似乎較大。根據前文推算公司2020年成年母牛大致為920頭,而2020年成年母牛賬面價值為1.91億元,每頭母牛竟超20萬元。如此之大的出入,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呢? 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究竟有沒有bug?這或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
營養(yǎng)價值假象?蛋白含量低于同行
認養(yǎng)一頭牛由于廣告深入人心,給人一種既安全又營養(yǎng)的錯覺。而事實上,其蛋白含量低于同行。
資料顯示,公司牛奶平均蛋白質含量高于3.3g/100g,體細胞數低于20但從營養(yǎng)成分表來看,“A2β-酪蛋白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為3.3g/100ml,“娟姍純牛奶”的鈣含量為120mg/100g。對比來看,伊利金典純牛奶的蛋白質及鈣含量分別為3.8g/100ml、125mg/100ml,均高于認養(yǎng)一頭牛;蒙牛特侖蘇純牛奶的蛋白質及鈣含量則分別為3.6g/100ml、120mg/100m。
值得一提的是,黑貓投訴曾有反饋自營店銷售亂象,即不是高蛋白誤導客戶為高蛋白奶。黑貓投訴顯示,“本人于6月12號在淘寶一頭牛乳品企業(yè)店(工商執(zhí)照云南智超商貿有限公司)購買了價值503元的牛奶,購買時商家告訴我這是高蛋白牛奶,但是后面本人在中途發(fā)現該牛奶每100毫升含量僅為3.3克,不符合國家標準”。
對于高蛋白國標規(guī)則,液態(tài)奶制品要達到高蛋白標準,需要每100ml中≥10%NRV,即每100ml液態(tài)奶制品的蛋白質含量≥6g,算公式:(60g×10%=6g);固態(tài)奶制品要達到高蛋白標準,需要每100g中≥20%NRV,即每100g固態(tài)奶制品的鈣含量≥12g,計算公式:(60g×20%=12g)。顯然,認養(yǎng)一頭牛不僅蛋白含量弱于同行,同時離國標更是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