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 | 楊乃悟
來源:星球商業(yè)評論
去年5月,知名電子廠商技嘉在官網發(fā)布的一則文案被人發(fā)現嚴重不當表述。為了不讓輿論擴大,技嘉火速修改了自家官網的文案,想要就此蒙混過關。但沒想到的是,網友們還是再次把原文案的截圖給翻了出來。
手快的網友們用的是:
百度快照。
這個誕生于古典互聯網時代的小功能是如此的有用,幾乎見證了每一次熱點事件。比如去年9月,廣西彩票中心公布了一則中獎結果。但網友們發(fā)現,明明離開獎日還有兩天,怎么中獎結果就已經發(fā)布了?
質疑聲中,廣西福彩官網迅速修改了時間妄圖蒙混過關。這一次,立功的還是百度快照。
這個功能最早來自谷歌,百度引進后,逐漸成為中文搜素引擎?zhèn)兊臉伺洹Uf起來也簡單,作為搜索引擎,百度在抓取網站信息的時候,對收錄頁面拍照并存副本,算是對網頁的緩存處理。
最近,百度悄悄關閉了這個功能,有內部知情人士告訴媒體:
主要是由于網頁技術的發(fā)展及代際變遷所致。
大概意思是百度搜索發(fā)展早期,由于互聯網上的Web站點經常出現訪問不穩(wěn)定現象,因此百度搜索特別開設了快照功能,通過抓取閉關保存網絡關鍵內容,以保障用戶的搜索體驗。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升級發(fā)展,如今互聯網的Web站點訪問已變得穩(wěn)定,快照功能的作用也因此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百度的朋友告訴乃悟,快照這個功能很雞肋,對收入沒有貢獻,還有一定風險。
技術的事情乃悟不懂,但這個功能用得最多的群體大概就是乃悟的同行——媒體。
很多熱點新聞里,當事人出于種種考慮會修改或者刪掉最原始的鏈接,因為百度快照的存在,很多證據無法被刪除干凈,能提供大量的線索和信息用于打臉。
其實遠不止媒體記者。乃悟在微博上搜索了一下,發(fā)現百度快照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很方便的工具。
有人的多年前寫的blog找不到了,通過百度快照,他還可以看看自己年輕時寫下的文字;有人曾經是網站站長,后來網站沒了,他通過百度快照還可以看看自己當年的心血;有人用百度快照找到了自己久尋無果的資料;有人用快照找尋重大事故的真相;還有人用百度快照發(fā)現了許多消失在豆瓣和知乎上的評論……
現在的互聯網穩(wěn)定么?有外國網友做過統計,互聯網上的網站腐爛率非常高,10年時間將近6成的網站就都沒了。
怎么證明這些信息碎片曾經存在過,以前就是靠快照功能。
有人說了,這個功能也帶給大家一些困擾。比如一些涉及隱私的信息,原發(fā)鏈接已經刪除,但百度申訴流程過于復雜,給當事人帶來一些麻煩。還有,有不法分子甚至利用技術手段劫持快照,展示非法信息。
比如2018年,山東省商河縣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案件。侯某為牟取非法經濟利益,自學黑客技術并建立色情網站,利用云服務器、個人電腦和黑客技術入侵兩個行政機關的官方網站,實現百度快照劫持:
推廣其運營的色情網站。
要說這訪問量也夠大的,短短幾個月,侯某賣了2315個會員,獲利4萬多元。
這次和百度一起撤掉快照功能的,還有搜狗。郝大星說他有一年在南京大學聽一位歷史教授演講,說某個時期的歷史研究比較困難,還好他收集了很多人寫得回憶錄和日記,但對研究來說,還是有很多遺憾。
現在的正經人誰還寫日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