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史青 朝陽少俠
2022年10月7日,美國又宣布了對華出口管制新規(guī),全面限制中國獲得先進計算芯片、開發(fā)和維護超級計算機以及制造先進半導體的能力,包括擴大對28家中國實體的出口管制范圍,將31家中國實體列入“未經核實清單”等。
▲ 美國嘴上說的是“要公平競爭,要基于規(guī)則”,實際上做的是“美國優(yōu)先,實力至上”,利用自己的科技優(yōu)勢,遏制打壓中國。(漫畫 | Carlos Latuff)
一些西方媒體跟風炒作,稱這是199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的最大轉變,可能迫使使用美國技術的企業(yè)切斷對中國行業(yè)領先制造商和芯片設計商的支持,成為對中國芯片制造業(yè)的“絕殺”。
一、 美國對中國屢下“攻芯”狠手
近年來,美國大搞“以芯制華”,可謂殺招盡出。拜登上臺以來,多次召集全球芯片企業(yè)開會,要求臺積電、三星等半導體企業(yè)限期交出被視為商業(yè)機密的庫存量、訂單、銷售紀錄等數據,不斷游說企業(yè)“下血本”在美國建廠,推動芯片制造“回流”本土。
2022年8月,拜登簽署《2022芯片和科學法》(簡稱“芯片法”),逼迫企業(yè)“極限二選一”,以高額補貼換取企業(yè)十年內不得與中國或其他“令美國擔憂”的國家進行任何“重大交易”。
▲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簽署《2022芯片和科學法》。該法不僅試圖通過投資補貼吸引半導體企業(yè)在美國本土設廠,還意圖通過限制補貼資格來阻止半導體企業(yè)在中國增產。
為保證核心技術“不流外人田”,美國打著“提高供應鏈透明度”的幌子進行信息審查。對于不回應美國政府要求的企業(yè),援引《國防生產法》等法律采取強制措施。
美國還強行拉攏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qū)組建“芯片四方聯盟”,借半導體供應鏈合作之名打造封閉排外的技術小圈子。
二、 美國這波操作似曾相識
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半導體產品席卷全球市場,一度趕超美國并占據全球份額高達50%,強烈沖擊美國半導體產業(yè),致使美國痛失2.7萬個工作崗位。
日本敢踩老虎尾巴,這怎么可以!美國政府隨即炮制“日本威脅論”,用反傾銷稅、貿易制裁、強制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等手段,對日本及其芯片產業(yè)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打壓。
▲ 1987年7月,數名美國國會議員在國會山手持大錘,砸爛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收音機。當時東芝公司為半導體行業(yè)巨頭,美國以東芝向蘇聯秘密出售潛艇技術為由,對東芝進行制裁。
同時,美國一手加大對本國半導體產業(yè)的政策支持力度,并扶植韓國半導體產業(yè)形成“國際遏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美國科技霸權“狼牙棒”揮舞下,如日中天的日本半導體產業(yè)受到沉重打擊。當年曾參與同美國交涉的日本政治家小澤一郎痛斥,“美國人就是胡攪蠻纏,毫無道理!”
三、 美國對中國出手勝算幾何?
如今,美國再次打著“國家安全”旗號,堂而皇之打壓絞殺別國優(yōu)勢產業(yè),繼續(xù)做起犧牲別人、成全自己的勾當。明眼人都看得出,美國這一昏招,是試圖持法律“令牌”干預市場,將競爭對手踢出“合作圈”;試圖將自身“安全”建立在打壓剝奪別國發(fā)展機會的基礎之上,重建利己供應鏈體系;試圖獨占高端芯片這一戰(zhàn)略資源,掌控未來發(fā)展主導權。
▲ 美國“以芯制華”,凸顯其強行維持在科技領域絕對霸權的野心。
然而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美國也不是當年的美國。妄圖讓中國“芯?!保瑳]那么容易。
首先,美國風光不再,資金缺口凸顯。
美國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國,但到2020年,其所占全球份額已跌至12%。美國還面臨芯片制造原料嚴重短缺問題,30種涉半導體制造相關礦物中,有23種高度依賴進口。
要在這樣的家底上重建一條完整的芯片供應鏈,前期投資至少需要1萬億美元,行業(yè)運營成本年增450億至1250億美元,芯片價格也隨之上漲35%—65%。
▲ 2022年9月,美國總統(tǒng)拜登出席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新建半導體工廠的奠基儀式。英特爾公司為建設此工廠投資200億美元,拜登稱其為美國制造業(yè)特別是半導體生產回歸的標志。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算,強推“芯片法”,在十年內或將增加790億美元財政赤字,無疑會使國家財政雪上加霜,為通貨膨脹火上澆油。
美國政府這頓操作看似猛如虎,定睛一看還是要薅羊毛,多少納稅人的血汗錢又要稀里糊涂給敗掉。
其次,聯盟勉力支撐,盟友貌合神離。
從“喀布爾時刻”拋下盟友倉皇撤離,到攛掇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截胡法國900億澳元潛艇大單,再到煽動烏克蘭危機和對俄羅斯制裁,用4倍的能源高價教會歐洲什么是“友誼的真諦”,美國自私涼薄、背后捅刀的慣常手法一再證明,一味追隨美國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近期《通脹削減法》將韓國產電動汽車排除在稅收抵免對象之外,又給美國的小兄弟們活生生上了一課。
▲ 2022年10月8日,數千名示威者在法國巴黎舉行游行示威,抗議法國國內能源價格高企,要求法國退出北約。
在芯片問題上,韓國面對美國“強行組團”心態(tài)更是糾結。中國是韓國第一大貿易國,中韓雙邊貿易額2021年同比增長26.9%,達3623.5億美元,超過韓國同美、日、歐貿易之和。
中國還是韓國出口支柱產業(yè)——半導體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其出口芯片的60%銷往中國,與中國脫鉤無異于“商業(yè)自殺”。到時候,真不知道是讓中國芯片產業(yè)“跛了腳”,還是先被美國“忽悠瘸了”。
第三,全球產業(yè)融合,市場規(guī)律難違。
眾所周知,芯片制造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yè),早已高度全球化。業(yè)界統(tǒng)計數據顯示,先進芯片生產包括1000多個工序,需要70次跨境合作才能完成。
過去幾十年經濟全球化高歌猛進,世界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國際產業(yè)分工格局,美國雖在全球科技領域暫時獨霸,但無法憑借一己之力控制芯片產業(yè)整個鏈條。
美國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已經直接導致英偉達、AMD等本國芯片巨頭股價暴跌,市場最真實的情緒顯露無遺。人工、成本、文化差異等因素導致“應邀”在美設廠的臺積電等跨國企業(yè)“水土不服”,在建造芯片廠時,甚至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建筑工人,曾經的“香餑餑”也慘遭嫌棄。
▲ 由于工人短缺,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芯片工廠的進度推遲或達半年之久。
波士頓咨詢公司研究表明,“芯片法”導致供應鏈效率降低,美國半導體企業(yè)若被完全禁止對華銷售,將喪失18%的全球市場份額和37%的收入,減少1.5萬至4萬個高技能工作崗位。
美國政府強行割裂芯片產業(yè)鏈,擾亂市場規(guī)律,只會加劇供應緊張,引發(fā)商品漲價。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損招,簡直與美國對中國打了4年多也沒打贏的貿易戰(zhàn)如出一轍。
▲ 美國“芯片法”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武器化”,擾亂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終將反噬美國自身。
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世界經濟的汪洋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個個孤立的小池塘。美國逆流而動,滿腦子封閉隔絕的舊思維,執(zhí)意要把芯片攻勢當成稱霸武林的“辟邪劍譜”,顯然不是在“重建更美好世界”,而是要把世界推向四分五裂。
面對美國強加的“芯痛”,中國已經圍繞芯片產業(yè)自主可控、國產芯片迭代升級開始行動,各國也終將作出正確抉擇。畢竟,今天的世界早已不再相信什么“西方不敗”,冒天下之大不韙者,只會有“日薄西山”這一個下場。
原標題:《美國妄圖讓中國“芯梗”,能得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