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東莞市檔案館主辦的《東莞明倫堂檔案精品展》在市檔案館內正式開展,并將于工作日常態(tài)化展出。展覽從館藏上萬份東莞明倫堂檔案中精選168份精品展出,共分為組織機構、投承經(jīng)營、資助教育事業(yè)、資助衛(wèi)生事業(yè)、資助公益事業(yè)、萬頃沙自衛(wèi)局等六個單元,全方位展示東莞明倫堂的前世今生。
東莞明倫堂,對東莞近代地方社會具有重要影響,其檔案對研究近現(xiàn)代東莞乃至珠三角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社會變遷,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墨盒二個、直尺二把、筆架三個……”在展覽現(xiàn)場,記者看到了如選票、藥方、總賬本、物品清冊、工程圖紙等檔案,種類豐富、保存完好、字跡清晰。據(jù)了解,市檔案館現(xiàn)藏有東莞明倫堂檔案共549卷,共12417件,時間自1838年至1949年,內容涉及組織人事、沙田財務、教育醫(yī)療、水利交通等方面。而現(xiàn)場展出的幾乎只是總檔案的百分之一,可謂真正的“百里挑一”。
市檔案館副館長林俊強表示,“這是東莞的一筆重要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把這批珍貴的檔案整理好、保存好、利用好。希望通過此次精品展讓更多人了解東莞明倫堂,引起更多專家學者關注東莞明倫堂并開展研究?!北敬握褂[在做好莞邑文化、歷史文化資源供給的同時,從地方特色歷史引出對中國近代史相關時間跨度研究的關注和思考。
中國檔案學會理事長段東升認為,開發(fā)研究明倫堂檔案,對豐富東莞文化歷史內涵,服務當?shù)亟?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劉志偉認為,要了解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王朝向現(xiàn)代國家轉變的歷史淵源和發(fā)生機制,東莞明倫堂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由此,明倫堂檔案的歷史價值尤為珍貴。
市民張女士在看展后感慨,“作為一名東莞中學學子,我竟然是第一次了解到東莞明倫堂,收獲許多。我也會把它的故事分享給我的同學,讓更多人認識明倫堂,意識到自己曾直接或間接受其惠澤?!?/span>
此次《東莞明倫堂檔案精品展》設于市檔案館2樓,將作為常態(tài)展免費向公眾開放,歡迎各位專家、學者和廣大市民前來參觀。開放時間:工作日9:00-11:30、14:30-17:00,地址:東莞市南城體育路7號市檔案館,預約電話:(0769)22839773。
接下來,市檔案館還計劃開設流動巡展,帶著東莞明倫堂走進校園。
相關鏈接
再遇東莞明倫堂
薄紙泛黃,釀就余韻;筆墨揮灑,凝成歷史。日前,由東莞市檔案館主辦的《東莞明倫堂檔案精品展》正在市檔案館內常態(tài)化展出。展覽從館藏上萬份東莞明倫堂中精選168份精品檔案,全方位展示東莞明倫堂的前世今生。希望通過此次精品展引起更多專家學者關注東莞明倫堂并開展研究,更是喚起老莞人對它的記憶,增進新莞人對它的了解。
重識:東莞明倫堂的發(fā)展獨具特色
自宋代正式命名,明倫堂是我國古代讀書、講學、弘道、研究之所。特別是明清時期各府、州、縣學大都設有明倫堂。
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東莞明倫堂在縣學修建。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自東莞士紳陳龍安、何鯤、方文炳、陳榮光四人聯(lián)名以東莞明倫堂名義承領六七百頃沙田后,東莞明倫堂轉型為地方官紳控制和管理地方事務的半官方半民間地方組織。
市檔案館副館長林俊強介紹道,“全國明倫堂中擁有資產(chǎn)的都比較少,更別說有這么大面積的土地?!币彩菑拇碎_始,東莞明倫堂逐漸與國內其他明倫堂區(qū)別開來,走上了具有東莞特色的發(fā)展道路。這些不同之處可以在遺留的各式檔案中窺見一二。
“墨盒二個、直尺二把、筆架三個……”從展區(qū)一份公物移交清冊上的記載,我們能直觀感受到東莞明倫堂的嚴謹做事風格與嚴格組織管理?!拔覀儸F(xiàn)在的固定資產(chǎn)登記和移交清冊都遠不及明倫堂的細致?!绷挚娦Φ?。把目光投向招標公告、投田票、承耕合約書、報表等檔案,更是能發(fā)現(xiàn)它規(guī)范的經(jīng)營運作和辦事流程。
據(jù)分析,東莞明倫堂興辦實業(yè),大力發(fā)展農(nóng)林業(yè),辦有東莞明倫堂示范農(nóng)場、示范林場、萬頃沙自耕農(nóng)場等,擁有的六七萬畝良田每年能收入田租六七十萬元(時幣),這也給了它在辦好講學本分外,為社會提供更多支持的底氣。
東莞明倫堂大力資助教育事業(yè)。直接投資興辦5所中學(包括東莞中學)和幾所小學,當時全東莞受明倫堂補助教育經(jīng)費的小學有200多所;同時,向國內外的東莞籍在校大學生和海外留學生發(fā)放助學津貼、獎學金,曾受明倫堂資助的近代知名東莞學人包括陳伯陶、倫明、莫伯驥、翟俊千、容庚、容肇祖、鄭師許、張蔭麟、何作霖等。
此外,東莞明倫堂也大力資助衛(wèi)生、公益事業(yè)。投資興辦明倫堂萬頃沙醫(yī)院和14間中醫(yī)施診所,資助公私立醫(yī)院10余間(包括普濟醫(yī)院,現(xiàn)東莞市人民醫(yī)院普濟院區(qū));資助支持東莞地方文化、教育、交通、醫(yī)療衛(wèi)生、水利、賑災、助學、獎學、濟困等公益事業(yè);津貼一些原屬東莞縣政府負擔的事業(yè)經(jīng)費等等。
重現(xiàn):東莞明倫堂的輪廓逐漸清晰
市檔案館現(xiàn)藏有東莞明倫堂檔案共549卷,共12417件,時間自1838年至1949年,內容涉及組織人事、沙田財務、教育醫(yī)療、水利交通等方面。
東莞明倫堂檔案既是其發(fā)展變遷的真實記錄,又是東莞地方歷史發(fā)展的真實記載。一直以來,市檔案館非常重視明倫堂檔案的整理研究。改革開放后,東莞明倫堂時任董事長蔣光鼐提出要把所有檔案收集回莞,最初保存在縣公安局,而后移交檔案館。林俊強表示,“這是一筆重要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把這批珍貴的檔案整理好、保存好、利用好?!?/span>
2017年,明倫堂檔案列入國家檔案局國家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fā)項目,市檔案館對明倫堂檔案開展了規(guī)范化整理編目與數(shù)字化掃描工作,并根據(jù)檔案文件的形態(tài)、主要內容、涉及人物等進行自擬定名,使每一件檔案都可以比較直觀地讓讀者了解其主題。
2018年7月,東莞明倫堂檔案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國內4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研討會認為,東莞明倫堂時間跨度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時間跨度相吻合,其檔案對研究這一階段歷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東莞明倫堂檔案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研究和開發(fā)利用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巨大,對推進國家重點檔案的系統(tǒng)深度開發(fā)、放大國家重點檔案的價值效應、提升國家重點檔案的社會影響力也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019年,為滿足學界對明倫堂檔案研究需要,東莞市檔案館進行了出版準備工作;次年,《東莞明倫堂檔案(第一輯)》正式出版,收錄各類檔案5098件;2021年,《東莞明倫堂檔案(第一輯)》入選中國歷史學年度(2020-2021)9項重大成果之一。
通過檔案的系統(tǒng)整理、初步分析并結合多方學者研究,東莞明倫堂的面紗已然揭下,它的輪廓逐漸清晰,我們得以望見其本來面目,驚嘆不已,卻僅是冰山一角。
“現(xiàn)在的很多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我們也是盡可能地把東莞明倫堂的概貌呈現(xiàn)給大家。”林俊強坦言,本次精品展也是現(xiàn)階段研究成果的一次展示,市檔案館精心挑選出保存良好、具有唯一性或代表性的檔案,“每一份都能夠直接反映東莞明倫堂某一階段的歷史”,希望這些“歷史拼圖”能讓更多人關注到東莞明倫堂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重逢:東莞明倫堂的故事持續(xù)傳遞
此次《東莞明倫堂檔案精品展》只是一個開始。自2017年被列入國家重點項目以來,市檔案館便積極規(guī)劃,希望通過研討會、出版物、公開展等形式,真正把東莞明倫堂檔案利用好,發(fā)揮其價值。本次精品展是現(xiàn)階段的展示,未來若有新的研究成果,也會在整理后進行進一步展示,讓更多人跨越時空,與東莞明倫堂重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要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為東莞特色發(fā)展產(chǎn)物,東莞明倫堂身上有著化不開的東莞文化歷史,講好東莞明倫堂故事,是建設文化強市、提升城市文化內涵,也是增強東莞人文化自信、歸屬感的有效舉措。
“我們還計劃在10月底11月初起開設流動巡展,帶著明倫堂走進中學、大學。”2019年來,市檔案館便開始堅持每年送展到基層,把展覽開進社區(qū)、校園、企業(yè)等,讓更多人能直接享受展覽。林俊強告訴記者,東莞明倫堂的活動展板已經(jīng)做好,巡展的落地指日可待。
此外,《東莞明倫堂檔案》的第二、三輯的內容也已交稿,預計最快在今年底有望出版,將為學界對明倫堂檔案研究提供更翔實豐富的史料支持。東莞明倫堂的故事也將在不斷地研究討論后,更加豐滿、生動。
老市民了解多,新市民了解少。潤物無聲,或許你曾受益于東莞明倫堂,卻并不知曉它的故事,本次精品展就是深入了解東莞明倫堂的大好機會。故事從檔案入心,再由口而出,舊故事也有了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