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

德國總理回國后 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獲

德國總理回國后 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獲

資料圖

德國總理朔爾茨很忙,非常忙。

訪問北京后,專機回到柏林,已經(jīng)是凌晨2點45分,但幾個小時后,他就精神抖擻出現(xiàn)在社民黨的大會上,參加黨內(nèi)政策討論,向大家報告這次訪華的成果。

之所以這么趕,因為他很清楚,這次歷史性的訪問,創(chuàng)下了三個第一: 這是他上任后第一次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他是我們二十大后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他也是疫情三年來第一個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但他也很清楚,這是一次很“冒險”的旅行。因為在德國內(nèi)外,爭論非常激烈,商界自然強烈支持,但一些政客各種指責,認為朔爾茨缺乏外交頭腦,某些西方國家眼光也異樣,對他各種施壓。朔爾茨最后是力排眾議,帶隊去了北京。

成果如何?

這關系到他的威信和政績,也關系到德國的國家利益。

朔爾茨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中國領導人和我都明確宣布,這場沖突中不可使用核武器,這是我此次訪華行程中“最大的收獲”,“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strong>

請注意這句話: “單憑這一點,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strong>

朔爾茨很滿意。

當然,這是德方的說法,中方怎么說呢?

看新華社的通稿,介紹中國最高領導人與朔爾茨會見時,相當長一段,是講兩人談到了烏克蘭危機。

中國領導人指出: 中方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fā)揮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xù)的歐洲安全框架。

具體來講,在當前形勢下,他提出了國際社會的 “四個共同”

1,國際社會應該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呼吁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盡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chuàng)造條件;

2,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zhàn)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xiàn)核危機;

3,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chǎn)業(yè)鏈供應鏈穩(wěn)定,防止國際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jīng)濟復蘇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經(jīng)濟財政穩(wěn)定;

4,共同為危機地區(qū)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xiàn)更大規(guī)模人道主義危機。

我當時就分析說, 這“四個共同”是一個新的提法,有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也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路徑。

尤其是第二條,對核危機的高度警惕,相信這樣的主張,俄羅斯不會反對(普京就有明確的表態(tài)),肯定更說到了德方的心坎里。

畢竟,烏克蘭危機是當下歐洲最大的危機,也是德國當前最頭疼的問題,核危機一旦爆發(fā),整個歐洲都將面臨災難,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災難。

所以,朔爾茨回到國內(nèi),認為自己最大的成果,就是中德的這個共識,他甚至斬釘截鐵說出了這句話:單憑這一點,訪問就是值得的。

德國總理回國后 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獲

很有意思的是,按照德國媒體的報道,回到德國后,朔爾茨還和拜登通了電話,通報了他這次訪華的行程,重點之一,也是談到了這個重要成果。

美方怎么表態(tài)?

按照德國方面的說法, 拜登和朔爾茨都對中方核武器用不得、核戰(zhàn)爭打不得的說法表示贊賞。

哪怕曾施壓朔爾茨別訪華的美國,現(xiàn)在也挑不出毛病來,還必須贊賞朔爾茨和中方的態(tài)度。

既然是“單憑這一點”,那顯然,成果也不是“僅僅這一點”。

在經(jīng)濟成果上,朔爾茨說: “我們將繼續(xù)與中國進行經(jīng)濟交流……但同樣清楚的是,我們將做好準備,隨時應對任何有困難的情況,無論是從現(xiàn)在開始的10年以后還是30年以后。”

外界注意到,朔爾茨這次訪華,身后是一個超豪華的企業(yè)家天團。

大眾、寶馬、西門子、阿迪達斯、拜耳、德意志銀行等,幾乎德國最知名的品牌負責人,這次都來到了中國。

競爭還非常激烈。初選階段有100多名德國企業(yè)家申請隨行,但沒有那么多位置,最后朔爾茨選擇了這12名德企掌門人。

為什么這么熱心?

還是因為中國良好的營商環(huán)境,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這些企業(yè)家的態(tài)度很明確,德國不能沒有中國,不能和中國“脫鉤”。德國工商總會總干事長馬丁·萬斯萊就直言,脫離中國將導致德國失去繁榮。

所以,這次在北京,朔爾茨很明確地告訴中國領導人: 中國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jīng)貿(mào)伙伴,德方堅定支持貿(mào)易自由化,支持經(jīng)濟全球化,反對“脫鉤”……

請注意: 不是敵人,不是對手,是伙伴,反對“脫鉤”。

利益就在那里擺著,誰“脫鉤”誰傻。

德國總理回國后 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獲

最后,怎么看?

還是簡單三點吧,完全是個人看法。

第一,經(jīng)貿(mào)不是大國的全部。

我們今天談中德關系,更多是談經(jīng)貿(mào),中國是德國最大貿(mào)易伙伴,德國是中國在歐盟最大的貿(mào)易伙伴。這些都不假,但在當下的國際氛圍中,對兩個大國來說,經(jīng)貿(mào)很直接,但也不是全部。

尤其是在當下,德國也是整個西方,最關注的是安全,是烏克蘭危機尤其是核危機。所以,訪問回去后,朔爾茨最興奮宣講的,是中德在核危機上的共識。

安全,這才是德國最大的痛點。這也提醒我們,經(jīng)貿(mào)是基礎,但其他層面也不容忽視,我們也有很大的空間、很多的牌。

第二,客觀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

德國是一個經(jīng)濟大國,但談不上政治大國。所以,在很多問題上,我們看到,德國只能對美國亦步亦趨,甚至在歐洲事務上,法國走在更前面。

但這次訪問,中方明確: 支持德方、歐方為勸和促談發(fā)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和德國都反對使用核武器……這種表態(tài),客觀上提高了德國的國際地位。

是德國在努力奔走,是德國在取得成果。以至于反對朔爾茨訪華的美國,在這一點上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之所以朔爾茨婉拒馬克龍一同去中國,看來還是有一點原因的。當然,這一點是我猜的。

德國總理回國后 披露這才是他訪華的最大收獲

第三,朔爾茨這個人不簡單。

不像馬克龍那樣能言善辯,更不如約翰遜那樣個性張揚,他就是一個鄰家大叔的模樣。作為一個聯(lián)合政府的總理,朔爾茨在德國政壇確實也有很多掣肘,德國外長是綠黨領袖貝爾博克,在很多政策上就喜歡跟他唱反調(diào)。

但在關鍵問題上, 朔爾茨卻能力排眾議,明確反對與中國“脫鉤”,這才有了這次歷史性的訪華,確實也有一點“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

所以,在和朔爾茨會談時,根據(jù)新華社通稿,中國領導人說了這樣一句話: 中德關系發(fā)展到今天的高水平,離不開中德幾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政治魄力……

他并且說 :我很欣賞德國前總理施密特的一個觀點,“政治家應當以寧靜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以勇氣改變那些能改變的,用智慧分清其中的區(qū)別”。

以前的施密特、默克爾肯定都有魄力,現(xiàn)在就看朔爾茨了。

我之前就說,朔爾茨這次訪華,在西方的輿論大環(huán)境下,你說他有沒有掣肘?有沒有壓力?有沒有顧慮?

肯定也是有的。

但權衡再三,還是毅然前往,這就是一個政治家的判斷力和魄力。最后,成果豐碩。其中一點,就值了。

另外,朔爾茨出行,我看到,他總喜歡拎一個包,不僅自己親自拎,而且這個包還挺舊的了。

拎包的朔爾茨,確實很大叔,但很不簡單。